绿色城市新范本,天津名片生态城

发布时间:2021/12/10 16:42:31

专业不逗比的天津地产微信号

从一片盐碱地,到举世闻名的生态城市样本,天津中新生态城只用了13年。如今,这座绿色之城无论从基础建设、生活配套、常驻人口还是产业引入,都已经进入一个“配套-人口-产业”的正向发展轨道,成为城市扩改、功能互补,产城融合的优秀案例。

中新生态城鸟瞰图

01 经验篇

Q:生态城一步步从无到有,发展建设成天津全域内较大的板块,并且成为了城市规划和基础建设的范本,这其中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外,板块自身在建设和规划上,做了哪些努力?能否详细介绍下成功举措和经验?

A:众所周知,生态城是“从无到有”发展而来的,就像是在一张白纸上作画,一切都是新的。这些年从规划和标准制定方面概括来说,主要有11个方面。

(一)建立了一套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建设之初,由中新双方专家团队联合编制,用一套量化的指标体系框定建设标准、生态特质,指导规划编制和后期实施。这一做法直接导致曹妃甸生态城等一系列“生态城市”的兴起,后来雄安新区也采用了指标体系控制指导城市发展的做法。

生态城开发前后对比图

(二)创新了“先底后图、多规合一”的规划方式。在对区域生态敏感性和建设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按照指标体系要求,编制了一个综合协调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目标的总体规划。通过“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使用/城市设计/生态技术实施导则”的层级传导,保障了总体规划“原汁原味”落实。

(三)建立政企分开、市场运作的城市开发模式。通过设立投资公司、合资公司两个市场化、股份化、专业化的主体开发企业,分别赋予区域开发权利义务,形成了一套以“政府引导、政企分开、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为特色的开发体制。开发主体未列入政府融资平台名单,规避了政府债务风险,创新了资金良性循环运行模式,实现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四)强化生态修复和环境建设。治理了2.56平方公里40余年重工业污染的污水库,治理技术获得27项国家专利,治理方案在雄安新区白洋淀等多个地区推广应用。积累了一套盐碱地修复改良治理技术,实施了大面积绿化景观工程,以及故道河治理、生态湿地公园、遗鸥公园、印象海堤等大型生态工程建设,昔日的盐碱荒滩变成了50%绿化率的花园城市,构建了集河道、湖面、草地、湿地、树林、海滩为一体的生态景观格局。

贝壳堤公园

(五)全面推广绿色建筑。生态城建设成为100%绿色建筑城市,已建和在建建筑工程项目379个,建筑面积2048.8万平方米,全部通过了区内绿色建筑审查。已完成125个项目的国家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认证工作,其中63个项目获得三星级标准认证。生态城绿色建筑示范效果显著,获得了滨海新区、天津市、国家各部委高度认可,相继获得了国家绿色生态城区、国家绿色建筑示范基地、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国家北方绿色建筑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及C21可持续发展城区解决方案等国内外殊荣。生态城形成了涵盖绿色建筑评价、设计、施工、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标准体系,为生态城各类建筑建造与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还成立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研究院,建立了独立的第三方审查评价服务机制,培养出专业的绿色建筑技术服务人才。

(六)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基于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生态城科学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确定水生态、水安全、水资源、制度建设、执行情况、连片示范效应6大类、20项海绵城市控制指标,并落实到城市总体规划、道路交通等前期规划中,系统指导海绵城市建设。成立海绵城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海绵城市政策与保障措施、监管项目建设和验收、管理补贴资金、对建设经验和成效进行总结推广等工作。借助城市公用事业运营维护中心的大数据平台,建设河湖水系监测点、排水分区监测点、典型海绵设施监测点等各类海绵监测设施等。形成一批品质高、有成效、能复制、可推广的精品项目,按照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公园绿地、工业地块等不同类型项目,分别梳理和总结了适宜本地情况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法。

生态城街景

(七)创新社区规划管理服务模式。借鉴新加坡经验,规划设置了“生态细胞—生态社区—生态片区”三级居住模式,对应建立了“邻里之家—社区中心—片区中心—城市中心”四级公共服务体系。步行200米内可到达邻里之家,作为休闲娱乐和日常交流场所;步行500米内可到达社区中心,集中提供医疗服务、文体活动、办事服务、社区管理和商业服务等;3公里内达到片区中心/城市次中心,提供大型综合性商业服务和高端商务文娱设施。

第一社区中心

(八)实施“公共服务牵引”、“产城融合发展”人口导入策略,避免鬼城空城。引入天津外国语附校、北师大附校、南开中小学、华夏未来学校等名校资源,迅速吸引学生和家长入住。建立了“家庭医生—社区医院—综合医院”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完整体系医疗服务。在产业发展和企业落地过程中,高度重视本地就业指标,产业人口不断增加,显现出繁荣宜居的景象。

滨海小外小学

(九)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始终将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坚持“环保、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选商原则,实行项目入区环境评估一票否决制,初步形成了智能科技、文化旅游、大健康等产业聚集发展态势,产业税收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均衡化、优质化、国际化的教育体系,高端品位的中新友好图书馆,以及卫生城市、健康城市、安全城市、文明城市的创建为人与人的和谐共存创造了硬件、软件。

(十)制定“生态+智慧”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新十年之际,生态城结合区域发展趋势,适时调整优化发展战略,着力打造生态城市升级版和智慧城市创新版。制定升级版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生态城市指标由26项增加至35项,目标要求进一步提高。努力建设天津市智慧城市示范区,制定智慧城市实施方案,初步形成由1个智慧城市运营中心,“物、数、人”3个综合服务平台和N种智慧应用组成的“1+3+N”框架体系,发布生态城智慧城市指标体系,与生态城原有的指标体系相互衔接、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