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资讯 > 最新资讯

年开行国际班列2000多列,为何仍“爆仓”?

发布时间:2019/10/11 10:46:56

  新华社成都10月10日电(记者李力可 杨迪)国庆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成都国际陆港运营有限公司物流中心操作主管陈亚婷立即投入忙碌的工作中。进入10月,中欧班列(成都)迎来货运旺季,陈亚婷要负责对接好客户的订单,帮货物“挤上”能赶上交付时间的班列。
  
  “旺季‘爆仓’几乎是常态,常常要应客户需求去协调加挂集装箱或增开班列。”陈亚婷说,越来越多的客户认识到国际铁路运输的优势:时效更高、周转更快。
  
  在陈亚婷办公室的墙上,一张线路图显示,成都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已连接起26座境外城市和14座国内城市,织成了一张通达欧洲、中亚和东盟的物流网络。
  
  从2013年4月首次开行成都至波兰罗兹班列以来,成都国际班列的年开行量已达到2000列以上,连续三年居全国首位。现在,成都国际铁路港每天最多要开行8趟班列。川流不息的“钢铁驼队”载着“四川造”“中国造”走向国际,又拉着全球商品回来。中国西部物流的这一角,反映出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需求与活力。
  
  铁路港越来越繁忙,供应链不断延展辐射,高兴的是企业。
  
  入驻铁路港两年多的四川欧城记跨境电子商务公司,不久前与国际快消行业的世界500强企业利洁时集团达成合作,为其建立首个覆盖中国市场的跨境保税中心仓。现在,欧城记公司在成都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内的货架上堆满了利洁时的奶粉。公司副总经理张立平说,今年公司跨境商品的销售额有望超过1.5亿元。
  
  与这座国际铁路枢纽同样繁忙的,还有负责在场站挪箱的集装箱卡车司机曾世海。现在处理的货物更多,但他的工作效率反而更高。原来,发送箱和到达箱是混在同一区域里,有时候曾世海找箱就得耗费很多时间。“今年3月起,场站将发送箱和到达箱分开堆放后,效率就高多了,几乎要节约一半时间。”曾世海说。
  
  业务量的激增,促使各环节都在流程优化上做文章。在窗口服务和单证办理环节,成都国际陆港运营有限公司通过整合部门、叠加功能,为通关企业节省了一半时间;在海关监管环节,卡口光学识别车牌、集装箱号自动关联取代了纸质核放单验放手续,进、出区车辆的整体通行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15分钟均压缩为3秒。
  
  同时,铁路港的收费项目由原有53项删减和整合压缩至20项,并实施政府购买服务,为企业全额免除在口岸的两次吊装、一次短转和查验相关基础作业费用。
  
  让班列运营更贴近市场,不断提升客户获得感,已成为成都国际班列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今年,中欧班列(成都)上线了全程追溯系统,实现了对国际班列去程100%的实时位置追踪;9月17日,还在波兰马拉投运了首个海外运控中心。
  
  成都国际铁路班列有限公司现场操作部部长马飞告诉记者,马拉场站是中欧班列进入欧洲的重要分拨枢纽点和进行宽窄轨换轨的操作点,每天会有大量班列在马拉场站换装,并办理关务文件、进行编组安排。过去每到繁忙时段,这里常常发生拥堵、车板不足等异常情况,但由于无法及时和国内沟通,整体通关效率被拉低。
  
  马拉运控中心成立后,能直接与当地关务、线路供应商等机构进行沟通,实现了境外通关“零时差”操作,既可以改善客户体验,又提升了班列的整体效益。
  
  马飞告诉记者,以供应链思维搭建高效、低成本全球配送网络,公司在波兰罗兹、荷兰蒂尔堡、德国纽伦堡三个公共班列站点实现每周常态化、稳定化运行;同时还在汉堡、华沙等地设立了海外联络处,开展境外营销、运输组织协调等工作。
  
  据成都市有关部门统计,今年以来,成都国际班列综合重载率达90.9%,货值、货量同比增幅全国领先。其中,除了成都本地的各类产品外,来自四川德阳市的汽车配件、眉山市的化工品等,也成为成都国际铁路货运班列的“常客”。
  
  “特别是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过程中,我们与省内部分城市及云南、广西、贵州、甘肃等省区合作,形成了以成都为中心节点,辐射西南、西北的陆海集货网络。”成都国际铁路港投资(集团)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泽军说。